投資中的變與不變
正如美劇“生活大爆炸(The Big Bang Theory)”的片頭里所展示的那樣,我們當下生活在一個前所未有的、快速變化的時代,并且充斥著各種各樣的不確定性。2016年尤其如此,從年初阿爾法狗在番棋戰中4:1戰勝韓國圍棋第一人李世石,到歲末“川普”從朋友圈的段子中一步步踏上了當今世界上最有權勢的位置;從英國脫歐公投特雷莎·梅倏忽入主唐寧宮到一批國家陷入負利率困境等林林總總,莫不是讓人大跌眼鏡。甚至有人戲言,或許這世界上的黑天鵝原本比白天鵝還要多。
對中國股市的投資者更是這樣,特別是在剛剛過去的這兩年里。我們經歷了罕見的大牛市和可“媲美”美股1929年的大股災;我們目睹了兩市超兩萬億的天量日成交額,體驗了數次千股跌停,還見識了兩次“熔斷”……徹底的反思與總結可能還沒到時候,但已注定會被濃墨載入世界金融史教科書。也許等到許多年后,“當年與國家隊一起戰斗……”可以作為跟晚輩們吹牛的談資。但是對于大多數專業投資者來說,個中歷程是痛苦的、充滿了無數的遺憾和漫長的煎熬!
資產管理業這兩年發生了巨大的變化:一是市場脈絡的變化。這兩年的投資研究過程中學到了很多新名詞:二次元、量子通信、精準醫療/基因編輯、AR/VR、PAAS/SAAS……不勝枚舉。這反映了經濟結構轉型的時代脈絡,也反映了市場求新、求異的偏好(一直到2015年,與此相關的資產市場表現都不錯。2016年開始,市場又開始糾偏,表現最后的行業又重歸傳統);二是投資者結構的變化。除傳統公募和散戶外,流動性過剩與資產荒推動產業和金融“野蠻人”涌入市場,興風作浪,業已成為資本市場不容忽視的力量。此外,還有上萬家私募基金的異軍突起與超萬億規模的救市國家隊,這些資金風險偏好、投資模式各不相同,對市場格局產生了重大的影響;三是投研模式的變化。移動互聯網帶來的變化最為突出。筆者剛入行的時候,一篇調研報告最快也需要兩三天(往返+報告流程等)才能面世,可現在上市公司交流的同時可能就已經在朋友圈傳遍,信息傳播的速度對投資研究決策提出了新的要求。而人工智能(輔助決策)、量化、對沖等都是方興未艾。
這些變化給投資者提出了諸多挑戰。其一,要求投資者與時俱進、不斷學習的能力。研究和理解新技術、新趨勢,也就抓住了時代的脈絡;其二,要求投資者及時研究和快速決策的能力。職業投資者的工作,就是不斷對變化的世界作出判斷和應對,只是當下需要更加地敏銳。熱烈歡迎變化是成功的投資者的必要條件嗎?倒是不見得。有些投資者,反能夠以不變應萬變。典型如巴菲特,曾因為拒絕投資科技股而多少次被批判嘲弄過時與落伍,但卻總能穿越牛熊,笑到最后,取得了卓越的長期投資回報。善變者是匠,真正能夠做到不變者才是大師。
作為公募基金管理人,承載著基金持有人的信任與托付,同時也是資本市場重要的參與方之一,在浮躁的市場面前,更需定力。多年以來,匯添富基金管理股份有限公司的投研團隊一直堅持踐行 “以深入的企業基本面分析為立足點,挑選高質量的證券,把握市場脈絡,做中長期投資布局,以獲得持續穩定增長的較高的長期投資收益”的投資理念,力爭能夠在變幻的市場中,沉下心來,立足中長期,通過深入的基本面研究,挖掘那些能夠抓住時代脈絡、真正創造價值的公司,并與公司共同成長。我們相信,與時俱進,以不變的投資理念應對變幻的市場格局,有所為有所不為,一定能夠做到不辜負持有人的重托,并為資本市場充分發揮其職能作出應有的貢獻。